“花卉产业与旅游业、休闲产业紧密相连,是一个生机无限的创意产业,更是扮靓乡村、美化家园必不可少的元素。”6月6日,董集寨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王翠翠在大棚里忙碌,看着相继绽放的月季花,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王翠翠感慨地说:“村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今年试种的月季花成活率达99%,‘幸福花’开出了乡村振兴新‘花’样!”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张文都 芒种时节,秦州区秦岭镇董集寨村群山苍郁叠翠,村旁一处山坳上几座大棚掩映在绿林中,这是董集寨村今年建成的月季花卉育苗基地。大棚里培育的月季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游人徜徉在花丛中,一幅花香四溢游人乐的景象。 董集寨村坐落在高海拔山区,全村有93户385人,耕地面积1470亩。受地理条件限制,村上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近几年,村里除了劳作传统农作物外,相继种植连翘500亩、花椒70亩以及核桃等经济作物,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今年开春,董集寨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引领职能,驻村帮扶工作队全力协助村党支部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加快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做活土地文章,以土地流转、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了一批可持续性的支柱性产业。2021年,村上在发展毛木耳、蘑菇等产业的基础上,新建了花卉育苗基地,彻底扭转了产业单一带来的经济瓶颈,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正轨。 “村上集体土地比较紧缺,帮扶单位区总工会、村‘两委’积极协调,租用村民的10亩地,建起了5个大棚。”董集寨村支书董小民告诉记者,面对周转资金短缺,村上积极联系帮扶单位争取资金67200元,购买了4个品种的月季22000株、金叶榆4000株、紫叶矮樱4000株、蔷薇6000株,开启了苗木繁育、种苗、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种植模式。 “对接市场需求,月季花的培育种植,我们考虑采用扦插技术,通过剪枝,把可以扦插的枝条分发给农户,并传授扦插技术,鼓励农户种植,村集体回收成活的月季苗,走出一条‘党支部+花卉基地+农户’的模式,今年预计实现村集体资金积累8万元以上。”王翠翠告诉记者,在销售渠道上,村上采取“线上订单+线下销售”的模式,周边龙集寨村、虎林村已预定月季花1.5万株,每株苗木售价3至4元。同时,村上利用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发布销售信息,已有2家花卉市场有购买意向。 村子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董集寨村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花样经济”不仅实现了绿化造景升级换代,也使花卉育苗产业走向规模化、市场化。鲜花不仅富了村民,提升了村子“颜值”,也推动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村实现“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铺出一条幸福路。 (文章来源:天水晚报) 文章来源:天水晚报谈风水 https://www.tanfengshu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