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百事通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陈金山:聚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统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2021-03-06| 发布者: 双阳百事通|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举行,今(6)日下午,重庆市在京举行两会专题“云”记者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
如何赚钱

  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举行,今(6)日下午,重庆市在京举行两会专题“云”记者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在记者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就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相关情况作了介绍。

  意义:推动两地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关键之举和必由之路

  陈金山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成渝地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西部陆海新通道贯穿其中,靠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促进川渝联动,实现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合理流动、高效聚集、优化配置,形成高效一体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不仅如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有利于引领西部大开发,形成“北有京津冀、南有粤港澳、东有长三角、西有成渝双城”的国内协同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拓宽开放空间,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实现内陆开放、沿边开放、沿海开放的协同,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添新动力。

  陈金山强调,四川、重庆作为我国制造业重镇,推动两地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战略实施的关键之举和必由之路,必须牢牢把握宝贵的发展机遇,切实担负起履行国家战略的政治任务和责任担当。

  “要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效协作、集约集聚的现代制造业体系,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切实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级,着力把成渝制造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源。”陈金山表示。

  进展:产业协作起势见效 “1+1>2”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陈金山介绍道,去年来,两地凝心聚力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聚焦构建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川渝现代制造业体系,以共建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务实推动川渝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开局起势。

  在锚定共建协作方向方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产业合作,未来将联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培育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壮大先进材料产业,建设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共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区域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构建全国领先的“5G+工业互联网”生态。

  在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方面,成立川渝制造业协同发展专项工作组,并下设工业互联网、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合作园区、消费品等若干重点合作领域工作专班,形成工作组加专班两级运行机制,召开会议20余次,推动各领域工作任务顺利开展。

  在加快推动产业协作方面,先后签订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能源运行保障、汽车、电子信息、工业设计、中小企业服务、园区合作、电力互济等8个专项工作协议,推动两地产业链融合互补。汽车产业方面:协同推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搭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线上对接平台,组织近百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现场对接。

  通过一系列举措,两地市场主体互动投资活跃,产业协作起势见效,“1+1>2”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比如,重庆宗申忽米网在成都双流区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助力川渝共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四川绿然科技集团在重庆荣昌国家级高新区投资建设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20余家,将有效满足区域对电路板需求,助力川渝联手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20年,重庆、四川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计划:谋划长远干在当下聚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陈金山表示,推动川渝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具体怎么干?

  首先是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项目化清单化抓好落实。加强与四川方面的沟通衔接,聚焦《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等,结合川渝两地产业发展实际,共同谋划推动工作,进一步凝聚合力,细化举措,压实责任。

  与此同时,搭建一批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着力推动两地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产品研发、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以及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共同建设一批赋能制造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此外,两地要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聚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统筹承接国内国外产业转移,协同推动两地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园区加强产业合作,密切产业关联。共同打造一批重点特色园区、配套加工基地,合作共建一批产业示范园区,联合创建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全方位加强两地交流对接,拓展产业合作领域,进一步细化举措、持续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文章来源:华龙网)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双阳百事通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双阳百事通 X1.0

© 2015-2020 双阳百事通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